Record

1 minute read

Published:

Record

2024年8月17日

  • 这个(哪个)社会都这样,充满鄙视链,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没有平等的观念,通过别人(你爸妈是谁,爷爷奶奶是谁,祖上是干嘛的,爸妈哪个单位,你哪个单位,家里人哪个单位,外公外婆哪个单位),通过这些通细来给别人贴上标签,在心里掂量我要怎么对待这个人,同时也被这套价值观束缚住了自己的枷锁,没有办法看到真正的别人,没办法看到真正的自己,所有东西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标签,一个又一个的条件。

2024年7月30日

  • 在费曼学习法中,确立目标是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环。有了正确的目标,学习、努力便有了清晰的方向,每天的所学、所做也便有了衡量和评估的尺度——也就是可以从每一个小进步中体验到的成就感。但是,如何才能确保我们的目标是正确、而不是错误的呢?著名的“SMART原则”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断标准。即: S:(Specific)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必须清晰和可以形容。 M:(Measurable)可以衡量/量化的。——目标必须量化和能够评估。 A:(Achievable)自身能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必须在能力范围内。 R:(Rewarding)能产生满足感/成就感的。——目标必须有积极的意义。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必须有实现的期限。

2024年7月29日

  • 我之前听一个朋友对他的父母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要求我回报的方式,应该是尽可能多的向我询问时代的新知识,索取你们需要的新资源。而不是持续向我灌输你们的旧知识,如果你们就为了得到一个跟你们一样跟不上时代的产物,那何必要费这么多钱财来培养我呢”,话虽难听,理却不糙啊。

2024年3月29日

  • 在深入探究思维陷阱之前,先让我们多花一点时间讨论一下“迷信权威”这个问题。在常见的思维谬误中,“诉诸权威”与“诉诸情感”一样被列为有逻辑错误嫌疑的辩论方式。首先,权威不一定正确;其次,对正确的权威信息很多人的理解并不正确;再次,权威可能别有用心;最后,权威可能并不存在。由此可见,迷信权威诚然不对,但鄙视一切权威无疑也有偏颇——总是有真正负责任的专家、权威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权威?诉诸权威,本质上源自人们对确定的渴求。面对未知,我们希望有人能够清晰解答;面对争议,我们希望有人能够一锤定音。可我们总是无法如愿。其实这也没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然而,没有几人愿意最终面对不确定的答案、不确定的结果。这样看来,“固执己见”和“六神无主”应该是近义词。正确对待权威并非易事,但是很多人不能正确对待常识就真的令人非常震惊。观察一下生活,观察一下人群,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对权威迷信到漠视常识、遗忘常识的地步。我们的思维误区中有一个盲点被称为“一厢情愿”,这个东西再加上源自无知、恐惧、懒惰的“迷信权威”,就几乎必然会出现漠视常识、遗忘常识的结果。
  • 首先要了解: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进一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了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最后要清楚:准确地说,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它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 从另一个角度看,拒绝独立思考、把思考的工作交给别人,不仅不省时间,恰恰相反,非常浪费时间——甚至浪费一生的时间。举例来说,在工作岗位上,有些人像顶着一颗榆木脑袋一样,只做领导要求做的事情,但往往连被要求做的事情都做不好。很多时候,这些人并不是偷懒,而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回避思考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他们根本想不出该干的是什么,所以只求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完成以保饭碗。可是,他们甚至连该怎么干好那些被交代的任务都想不清楚,因为他们的脑袋从未“用进”、只曾“废退”,早就退化成了实心的榆木疙瘩,没什么用处。而另外一些人(肯定是少数),在接到任何任务之后,都勤于琢磨,思考该任务的目标、实质、意义,再据此思考完成该任务的方法。于是,他们会为了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去做很多领导原本未曾交代的事情,最终,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还常常有很多意外收获……这就是差别。前者往往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却“一无是处”、“碌碌无为”,后者却在同样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步步高升”……后者逐渐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占据更大的平台,最终与前者成为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

2024年2月14日

  • 人,生来追求简单舒适,在无觉知的情况下能偷懒就一定不会费力,这使绝大多数人天生抵触思考。然而,我们早已从远古文明进化到了科技文明和信息文明,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而认知能力极度依赖思考能力,可以说,思考能力是我们立足现代社会的根本竞争力。所以,目光长远的人都会主动、刻意地磨练自己,尽力提高每天的思考密度。

2024年2月7日

  • 用相机的概念来理解多视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因为它包含了另一层含义–相机本身的差别。就像你和我在同一个角度拍摄摩托车,最终也会得到两张不同的照片,因为我们各自使用的相机的镜头、像素或对焦点可能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人拍出来的照片不仅视野小,颜色偏差严重,而且可能是模糊的,而有些人拍出来的照片则更真实。这说明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所以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理解层次和还原程度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些人成年后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因为看不惯老一辈人的言论、习惯,接受不了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干涉)。如果我们知道出现这种情况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相机”和自己的不同,就很容易明白他们其实并非存心与我们作对,甚至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 如果你确定自己的相机比他们的更高级,那就应该有“向下兼容”的意识–要么对其一笑而过,要么拿出自己的高清照片,耐心地向他们讲解什么是更好的,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拍出来的东西很糟糕。毕竟低层次的事物不会也不能向上兼容,但我们通过引导,让它们不断升级倒是有可能的。如果自己也曾有一台“落后的相机”,那就更应该体会和包容对方的立场。
  • 在“相机”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保持觉知,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视角偏误,时刻做好向上升级、向下兼容的准备。拥有这种心态,不仅我们自己能越来越完善,还能与其他人都合得来。

2024年1月29日

  • 短视频的商业机制就是让人上瘾并且放弃思考,人越傻,资本越开心,才能操控你的思想和钱包

2024年1月28日

  •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往往缺少输出和反馈意识,虽然他们极其理性,甚至能以超越常人的毅力不断激励自己努力,但最终收获的仍然是痛苦和失败。

时间拨到数十年之后,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变,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信息丰富时代。时至今日,恐怕很少有人能像王云五先生这样主动静下心来深度学习了,甚至有很多人认为,现今,学习已经不必如此费劲、艰辛,人们有太多方式可以让自已轻松地获取知识,比如每天听一本书、参加名人的线上课、订阅名家专栏或参加某某学习社群,等等,轻松高效,干货满满,只要自己持之以恒,就肯定能有所成就。 可惜这只是一种错觉。科技和信息虽然在我们这一代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但人类的学习机制并未随之快速变化,我们大脑的运作模式几乎和几百年前一样。更坏的消息是,丰富的信息和多元的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深深地损耗着人们深度学习的能力,并且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种种迹象表明,快速、简便、轻松的方式使人们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天性得到了放大,理智脑的潜能受到了抑制,而深度学习的能力几乎全部依赖高级理智脑的支撑。

考试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识;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这也不叫有知识。这些场合下,知识虽然有用,但是这些知识都不太牵扯到具体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游戏。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时,你要是能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请注意,这不是在说,实用的知识才是只是,而是在说,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

2024年1月27日

若是你真的能够通透地理解什么是公平交易,那么,不管你敢不敢相信,其实,你已经具备大师级别的思考能力了。正如刚才所说,经商虽然最终是少数人的选择,但,说实话,做一个商人本身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做好一个商人,最终最难的是能够做一个好商人。

只要你认真观察一下就明白了,就「发现」了,所有真正的好商人都是遵循这个原则的:

他们只做公平交易

做不好商人,不是好商人的,虽然看起来千变万化,可实际上的确万变不离其宗:

他们每时每刻都想要占便宜……

这些人的核心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能力获得公平交易,没有能力创造公平交易,也因此只能通过不公平交易获利 —— 于是,他们不由自主地成了占便宜、或者占小便宜的人;甚至,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变成了骗子,因为他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掩盖交易不公平的事实…… 更为隐蔽且又可怕的是,他们因为一时间尝到了甜头,会把「作弊」当作「聪明」,会把「老实人」当作「傻瓜」—— 所谓「越差越牛逼,越强越谦虚」就发生在他们身上,然后自己活在自己创造出来的扭曲的世界里再也无法逃脱。

对交易公平性的深入理解,不仅仅是一个商人的自我修养必需,事实上,它对整个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 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没在意或者没发现而已。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所谓的「情感咨询大师」向女人们兜售各种奇怪的论调诡异的方法…… 他们也不缺拥趸,因为买账的这些人想要「牢牢绑住对方的心」…… 真的很无语!你希望获得一个男人的终生忠诚,这很好啊!可是…… 请问,你想拿什么交换呢?就凭你那说说而已的爱情和从神棍那里弄来的一套奇谈怪论?这交易不公平啊!(以上的例子里,即便是把「女人」和「男人」调换之后,效果也还是一模一样。)不懂公平交易的人,不配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幸福。

想想看,为什么好商人都一样,都异常地珍惜信誉?道理很简单啊,只要是好商人,就能识别任何东西里的长期价值,你想想看,你说说看,信誉这东西是不是蕴含着极大的长期价值?那再进一步,为什么那些好商人为了信誉连命都可以舍掉?这个问题比刚才的问题可严肃多了,因为「舍命」可不是轻易能够做出来的选择。因为好商人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信誉这个东西里所蕴含的甚至可以被称为无价的长期价值,那价值真的比自己的性命更大,并且还要大很多,为其舍命,才是公平的啊!

穷并不丢人,这是事实,因为只要不傻,只要肯做事,总能赚到必要的钱,任何人都是这样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什么样的人不入流?有一个这样的衡量标准:看他的脑子里是不是认为「没有什么比命更重要」?对很多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命更重要 —— 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入流。有的人之所以高贵,跟别的因素没多大关系,但有一个因素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的人脑子里「总是有一些比自己的命还重要的事情」—— 说来真是有点诡异,生命之所以高贵,是因为竟然有比它更贵的东西。最不入流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在他们脑子里,「钱竟然比命还重要!」

不要误以为「长期价值、公平交易」这八个字很「虚」…… 这八个字是非常实在的,因为对它的理解会影响一个人对任何事情的理解和判断,进而影响任何人的生活轨迹,甚至是所谓的「命运」。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这一章的主旨:

识别公平交易的长期价值

因为这是最重要的能力,这是最底层的能力,没有它,你就干脆不要经商了…… 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在没有这个基础能力的情况下,给你机会又如何?给你本钱又如何?再进一步,就算微信给了你一个难能可贵的商业环境又如何?你看不到那些「屏幕」,你识别不出那些「屏幕」的长期价值,你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占便宜」甚至是「占小便宜」的…… 反正,你不行。反过来,若是有了它,你就可以开始起步了,你不仅要做一个商人,也能做好一个商人,最后,你也终将成为一个好商人。

2024年1月25日

  • 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的策略。学会释放本能脑和情绪脑 的强大力量,我们就会无往不胜!

2024年1月24日

  • 完美的心态就是“接受不完美”

2024年1月22日

  • 有些成功靠运气,可是持续的成功却与运气无关。

2024年1月21日

  • 人生的尴尬在于,之前决策的时候并不可能有之后那么丰富的经验……
  • 对平民来说,开始积累自己的价值力,有个非常简单的起步动作:

    每天腾出一点时间精力真诚地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

    这是非常朴素、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就能做到的方式。最为重要的是,这其实是人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 —— 当然,假以时日,长期做下去,还真的是所谓的「简单并不容易」。

    相对于提升自己的「价值力」,提升自己的「同理心」是更容易且收益更大的路径。其实,提高自己的同理心,也并不难 —— 无非是每天腾出十到三十分钟,问自己几个问题,而后耐心回答:

    今天我有没有做到百分之百安静地听另外一个人讲话超过十分钟?如果竟然没有,那么明天一定要做到至少一次…… 若是今天我遇到了令我不开心的人,无论当时我的反应是什么,现在可不可以花几分钟为他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若是我全面了解甚至理解了那些从对方角度来看是合情合理的理由,我正确的情绪反应应该是怎样的? 若是今天我令他人不开心了,那么,他人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我是对的吗?在多大程度上是对的?他是不是也没错?就算错了,错的程度有多大? 今天人们跟我说的话之中,有没有什么话实际上可能有「言外之意」?若是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他会那么说?为什么他竟然没有明说?既然他没有明说,那么,我的最佳反应应该是什么? 今天有没有遇到什么特殊的人?他为什么不属于常见的分类?如果非要分类的话,他最接近哪一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最看重什么? 这几个问题,可以当作一个模版保存起来。每天都要腾出时间仔细琢磨…… 没多久,你就会发现,你想事儿的角度开始变得多起来,你看别人的时候会感觉「更为清晰」,你跟别人说话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更小心更仔细,你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更耐心了且会感觉更容易理解了…… 更为重要的是,与此同时,人们对你的态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会有更多的人与你交流,会有更多的人向你倾诉,会有更多的人更耐心地听从你的建议…… 这就是「同理心」的巨大价值和巨大作用。

    也许,各种「诀窍」甚至「神技」都可能非常有用。但,在此之前,把自己变成更好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 我猜,你已经开始有了深刻的体会。

  • 金钱和时间,都是排他性资源,都是用来干这个就不能同时用来干那个的东西。金钱有两个用处,一个是消费,一个是投资 —— 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显得更「抠」的原因。因为有钱人常常是因为有能力「用钱赚钱」而变得真正有钱的,于是,钱这个东西,经过他们的手,「流向投资」肯定比「流向消费」更划算、更有效率…… 所以,有钱人事实上相对于他们的总体财富来看,「消费比例」很低,因为他们懂得钱的第二个去处。

    同样的道理 ,时间也有两个用处,一个是消费,另外一个是「创造价值」—— 不仅可以给自己创造价值,也可以给别人创造价值,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的配偶、父母、子女、朋友、同事…… 一旦你开始并逐渐习惯于时间的第二个用处,你就不舍得只是用时间去消费了,就好像你一旦学会了投资就会不由自主地抑制消费一样 —— 毕竟,它们都是排他性资源,这一点你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

    把这么简单的道理想明白了并且照做,你就会瞬间成为一个注定赢得起的人 ——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赢得起的人。人们普遍不理解,为什么有钱人还在赚钱?为什么成功人士还在工作?本质上来看,不是有钱人贪婪,也不是成功人士不知疲倦,只是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绝大多数人只懂得用钱消费,从来没有用钱赚钱的经历而已;绝大多数人只懂得用时间玩乐,从来没有体会过用时间创造价值的快感而已。

2024年1月19日

  • 有哪些你过了很久之后才真正明白的道理?
  • 如何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聊聊DIKW模型
    • 有的人缺在缺乏持续性的,高质量的 data 与 information 作为输入,或者是在当今海量的 data 中迷失了自己:对于前者,需要通过有经验的大牛,切入高质量的信息来源;对于后者,则需要对自己接触的 data 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筛选。
    • 有的人则由于思考不足,尽管知道很多 knowledge,却难以变成 wisdom 从而有所输出,或是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如果是这样,就需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问 why 的能力并加以回答与输出。
    • 但我所见的大多数人的困难则出现在从 information 到 knowledge 一步:由于现在网络上的时效性短的吵杂信息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难以从 information 中快速有效地提取出 knowledge,抑或没有较成熟的知识体系以安放由于网络碎片化而零落的各种 information:如果如此,则需要避免浮躁,多用时间在知识本身的内化上,而不是仅限于 “我知道了” 而已。
    •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加速了 data 与 information 的传播速度,广度,却使得其深度大大降低,很多文字与资讯要么停留在 information 层面(热点,八卦类等),要么过于碎片而难以体系化(短科普视频,信息流等),而真正可被内化为 knowledge 层面的成体系的信息则越来越少。
    • 没啥建议,少刷手机多看书。

2024年1月11日

  • 信息过剩的时代,噪声很多,着重提高信噪比,去除噪声,培养找到有效信号源的能力
    • 增加大量优质信号,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
    • 通过判断力降低噪声,过滤噪声跟自己的判断力有关。当你在某个领域积累一定量的信息量时,你一定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这时就会自动过滤掉一些噪声。
    • 时刻聚焦:聚焦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在信息量过大时,问问自己“与我有关吗?”,“我开始想要了解的是什么?”

2024年1月7日

  • 很多的时候,人傻是被教出来的。教育这东西,从来都是在失败中发挥作用──所以成功必然是偶然。教育的古怪之处在于,如果把学生当做天才去教育,学生几乎注定不会成为天才,因为天才是靠自学的;但是,如果把学生当做弱智去教育,那学生肯定会变成弱智──因为人傻是被教出来的。

2023年12月23日

  • 赚有钱人的钱,赚想赚钱人的钱 - 这两个人群最好付费,其他人群付费成问题

2023年12月17日

  • 《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
    • 高价值的创新数量很少,而低价值和错误的创新总是占大多数。因为客观规律只有一条,正确的结果也只有一个,谁先发现谁就成为创新者。而只取一个或几个片面做一些局部的优化,方法却有千千万万。在这样的方向上申请一些专利、发表论文都不是很困难,只不过无法承受时间的检验,属于创新当中的幼稚病。
    • 创新并没有什么新奇的方法,只是实事求是而已。

2023年12月13日

  • 恋爱关系
    • 对方长处契合你的需求(自己情绪不稳定,对方稳定,能把控局面;自己是普通家庭,对方经济条件好,有一个长板适合,不是方方面面适合)
    • 专注自己,不寄托与任何人,相处不累,
    • 柔和、直接、明示

2023年12月11日

  • SCP万能夸奖模型
    • Specific(具体细节);Compare(比较);emPower(赋能于人)
    • 例子:Lisa,你今天这身是UR的冬季新款啊(Specific),穿在你身上比他们家橱窗的模特还好看(Compare),你真的很有审美很会搭配(emPower)。
  • 知识管理IPO模型
    • Input a question <- 怎么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 Problem sloving <- 整合知识、搜索、GPT…
    • Output <- 脑图、文章、PPT、视频…
    • Output的是自己的知识晶体

2023年12月07日

  • 马林思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八二法则,少数人掌握真理才能坐到2的位置,大多数人都是牛马,大多数人的父母的实力就是辛辛苦苦的牛马,所以父母的认知就是牛马的认知,牛马的认知贯彻给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变成牛马的认知,世世代代为奴。二和八的认知不一样、截然相反,背道而驰,反其道而行之。
  • 马林思维:读书改变命运是靠时代的红利起来的,时代需要发展,狗都能升职,实力强的人赚的盆满钵满,即使没实力,时代的红利会把你吹起来,让你衣食无忧没有问题。父母觉得是读书改变命运,但那是时代的红利。经济下行了,时代的红利没了,脑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为过去式了。红利没有的时候,是靠真金白银的实力来支撑。
  • 赚钱:给实力低的人卖课,考公、考研、考编,教他们方法的人赚的盆满钵满。研究规律、研究方法。

2023年11月29日

  • 勇敢的人先享受这个世界

2023年11月28日

  • 现实社会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它不对但它赤裸裸的时时刻刻存在!批判没有用!